白水河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paishuihoensis   T’sao&Chung
   

  350  浏览



形态描述

囊蚴形态:常呈椭圆形,根据10个新鲜标本测量结果,大小为533.1—840.0×478.5—609.0微米,平均为617.0×552.8微米。囊壁较薄,共分为两层,外层较厚,常不甚均匀,平均厚度为9.6微米,内层较薄,透明有韧性,平均厚度为4.2微米,后尾蚴前端有口吸盘,腹吸盘常不易看清,蚴体两侧可见弯曲肠管,两肠管间为排泄囊。本囊蚴排泄囊形状特殊,呈树枝样,有大小粗细不等分枝十数个,由“主干”伸向四方,在一些较大分枝上,还会有小的二级分枝,此种情况在新鲜标本才能看到,固定后则看不清。本虫后尾蚴很易脱囊。
脱囊后尾蚴:为长圆形,体形较大,生活时运动活泼,根据4个新鲜标本测量结果,大小为945—1400×437.5—536.5微米,平均1214.4×462.3微米。体表除口、腹吸盘周围外皆布有单生细刺。口吸盘位于前端,大小平均为122.3×117.4微米,其背部具有椎刺一根。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较前方,较口吸盘稍大,平均为163×157.2微米。口吸盘后为一短食管,向后则分出左右两枝肠管,弯曲向后,终止于接近尾端的地方。在两肠管间,可见形状特殊的树枝样排泄囊。排泄囊长大,其底部达口吸盘之下。在相当于口、腹吸盘间的部分,向四周伸出十数个分枝,在较大的分枝上,还可见到二级以至三级分枝,这些分枝很长,多数能达到肠管外缘,甚至更外部分。在腹吸盘以后则排泄囊的分枝不甚明显,但仍可见到少数短小分枝和若干结节样突起,排泄囊内充满黑褐色颗粒,此种特殊形态的排泄
囊只有在新鲜标本可以看清,在固定标本则看不到树枝样分枝,排泄囊也缩小。甲醛固定后的蚴体,其大小和新鲜者相似,稍有缩小。
以上述囊蚴人工感染家猫,只获得一条童虫,成虫形态有待进一步观察(图51、52)。

生物学

终末宿主 有待于研究,实验感染家猫体内仅获童虫,可能不是适宜宿主。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待查。第二中间宿主在四川为锯齿华溪蟹,在云南为毛足溪蟹。

其它信息

简史与分布 1961年由检查四川彭县白水河地区的锯齿华溪蟹体内发现本种肺吸虫的囊蚴,因形态特殊,不同于他种者,1965年报道为新种。
除1961年在四川彭县石蟹体内发现本虫囊蚴外,1963年亦在云南省勐腊县石蟹体内发现本虫囊蚴。